欢迎进入雅昌艺术图书数据库!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您的位置:

首页

图书列表

心无邪:经典艺术与儿童的对话

心无邪:经典艺术与儿童的对话

作者: 曹静 

版权:河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上架日期:2020-11-24

图书标签

艺术-研究

简介

在古代中国,琴、棋、书、画、诗、酒、茶,体现着一种全人修养。视觉形象的美,愉悦我们的视野、形成对美的多样理解,并经由长期的审美训练,内化为审美秩序。由此,影响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心无邪”的审美人生。 中国经典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建筑、景观园林、生活中的器物等等。在耳濡目染中,传递、沉淀,以外在的形式达成内在的理解,这就是熏陶。大道至简,儿童在发育过程中的大脑对于复杂物体天生就具有简化它的能力,即及西方心理学中的“简化”律的原则,但是,这种简化往往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与核心,儿童遵循内心对原作的的理解,他们的理解仿佛天生就知道在哪里停止,经过复杂而快速的解读后,形式在他们表达的画面中组织并重构,而形式与情感往往更直接且饱满的呈现。 在本书中,解析儿童绘画作者从三个方面入手:造型、色彩、材料,并试图通过画面相关信息,拓展儿童绘画对视觉各种外在形式——比如珠宝玉石、某种美食名称的来历、生活中的俗语的方面的延展,理解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美”,学会用理性的分析,自如的打通“美”的表现渠道。常常,我们定义儿童绘画是自然美的流露,而忽视“美”的生成过程,以及“美”的发展、联系、延续、转化、升华,这无疑是对儿童美术这门学科的理解偏差。 思无邪,原是《诗经鲁颂》中一句诗,“思无邪,思马斯俎”。孔子在此借用为“思想”解。孔子说:“《诗经》中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胡思乱想。”表达真性情,用音乐陶冶性情,坚定地形成德性,这样道德就修成了。 绘画、建筑、工艺品等等视觉艺术也具有诗的特性,它既在博物馆里,也在我们的生活中——住的房子,摆放食物的餐具,穿的衣服、鞋子,搭配的围巾、帽子,在沙发的抱枕中,在祖辈人传下来的磁盘中,沁润着我们,不知不觉地印刻进我们早期的的记忆中,在这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恰恰符合了儿童无意识记忆的特点,以分散零碎的信息方式深置于脑海,形成的痕迹,点点滴滴的形成物化的精神,传递着我们的文化。 希望儿童通过一笔一笔的绘制,塑造一种我们这快速发展的时代稀缺的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参观博物馆和经典艺术的观摩中,慢下来体会经过时间打磨的沉淀与气质,它不张扬,甚至很平实,但在纸寿千年的穿越中,透过“行而下”的物质承载的媒介,体会出一种“行而上”的气质,高贵,宁静。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形象无数,意为养心,曰心无邪。 庆幸的是的人们已经预感到视觉的形象的升腾力量,预感到绘画语言的飞翔的能力,已经感到使用这种基于空间智能方面的绘画语言能使人的精神现象事物的界限、概念上的思考方法的平庸水准,知道了这种能够发现物体内在“同构性”的思维方式不仅愉悦我们的视觉,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发展我们的想象力,也能藉由这种形式使“人”的精神和立足于概念的世界的彼岸相接触,使人的灵魂高贵;对于儿童,这是一件幸事。 “思无涯,思无期,思无邪”思想是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思想是不知疲倦的,心灵也是直线飞翔的。这就是我通过中国经典艺术带入儿童希望进入的绘画的“心无邪”追求

看过此书的人还看过

    下载PDF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8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
    京公安网备11011300079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 粤ICP备11054908号-1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9]086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2010]445号 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

    新用户注册 ×

    为了更好的与他人沟通,请使用真实姓名

    请输入您的真实姓名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字母和数字长度6-20位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确认密码